绘本详情

茅盾-飞出子夜的鸿雁: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

7-9岁,10-12岁人文社科,人文社科

书架位置B3-6

书位号暂无

馆内编码129003258

绘本作者王一梅

出版社

绘本简介

\n 适读人群 :7-10岁
\n

适读人群:7—14岁

\n

★主题出版重点图书

\n

★时代先锋人物

\n

★传递红色基因

\n

★充满童趣的英雄人物美文故事

\n

★系好人生diyi颗纽扣必备丛书

\n

★弘扬科学创新精神

\n

★传承永不放弃追逐梦想的精神

\n


江南水乡的桨声灯影里,乌镇小巷的石板路上,走来一位小小少年。

\n

太爷爷给他起名沈德鸿,字雁冰,希望他将来展鸿雁之志。

\n

在一盏油灯下,母亲成为他的启蒙老师,带他阅读《古文观止》《幼学琼林》等古典著述,对文学的兴趣,犹如一粒小小的种子开始在他心中萌芽。

\n

八岁,进入立志学堂。他热爱读书和写作,在小学的最后一个学年,他写了三十多篇作文,一万六千多字,用了整整三个作文本。

\n

他投身大时代的浪潮,以“茅盾”为笔名,创作出“《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子夜》等无数推动时代进步的现实主义作品,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之一。

\n

他一生志向高远,犹如鸿雁,从乌镇小巷的马头墙飞出,飞出子夜,飞向光明。

\n


王一梅,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童话《鼹鼠的月亮河》《木偶的森林》,短篇童话集《书本里的蚂蚁》,儿童成长小说《合欢街》等。其中《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入选全国统编版语文教材。作品曾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第十六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东栅的星空下 1

\n

太爷爷的期待 9

\n

跟着祖父练刻字 15

\n

跟着祖父走街串巷 19

\n

启蒙老师 29

\n

一盏油灯 33

\n

走进立志学堂 39

\n

初展才华 45

\n

乌镇的春天 51

\n

养春蚕 57

\n

父亲的嘱咐 65

\n

化解误会 73

\n

徐校长的宽容 83

\n

两位徐先生 89

\n

童生会考 95

\n

去往湖州府中学堂 101

\n

购买《世说新语》 109

\n

鸿鹄之志 115

\n

从嘉兴到北京 121

\n

以“茅盾”为笔名 131

\n

书写时代 135

\n

乌镇回响 139

\n


第一章 东栅的星空下

\n

这支桨,有着木的心、水的魂,奔腾不息的河流是它一生的仰慕。在乌镇的清晨,它轻轻地划开水面,潺潺的声响惊动了水中倒影。

\n

倒影在时光里慢慢凝成,属于怀旧的乌镇,属于临窗的河流、马头墙上空的星月,属于走过历史长河的川流不息的脚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描画,从简笔涂鸦开始,古老的乌镇终于成了意味深长的水墨画。

\n

乌镇是一座江南小镇,西邻京杭大运河,在嘉兴、湖州和苏州三市的交会之处。镇上有一个“十”字形的内河水系,把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当地人分别称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n

镇上人家都沿河而居,房屋的一侧靠着河,南北流向的叫作中市河,东西流向的叫作东市河和西市河,家家都有桥通往水路。傍晚时分,河面波光粼粼,逆光里能看见摇来的老木船,像是船队里落单的那一个,慢悠悠靠近水桥。人从船上走下来,蓦然间看见不远处的渡口早已停满了黑褐色的木船,最后靠上来的老木船像是小镇黄昏里的那一声余音。

\n

另一侧临街,相同样式的木屋连成一排,同样款式的土黄色的木窗,大多没有雕花,简简单单地传递着风和阳光。时光给木屋刻下褶皱,让老房子有了诸如等待、盼望和思念等意味深长的故事。

\n

窗外,一条长长的石板路,晴天泛着日色,雨天泛着水光,嗒嗒的脚步声由近及远,往后的日子里,千里迢迢,年年岁岁,石板路的尽头是一世的牵挂。

\n

坐在木屋门前的老阿爹,慢悠悠起身,戴好黑帽,沿着一条街走上一座桥,转身向镇西常春街后那棵古老的银杏树走去。一场大雨过后,银杏树显得生机勃勃。绿叶儿的味道伴着老黄酒的味道被风吹远,弥漫到乌镇的每一个角落。

\n

乌镇的夏季,就在安静和纯净的光照里,不知不觉地来了。

\n

门还是那道门,窗还是那扇窗,但一八九六年七月四日这一天的夜晚,中市与东栅相连的观前街十七号,一幢两层的楼房显得很不一样:白墙高耸,黑檐微翘,朝南临街,在江南广袤的星空下简洁清朗、古朴生辉。

\n

这幢楼房的老主人沈焕(字芸卿)并不在家,他是个敢于闯荡的人,此刻正在千里之外的广西梧州担任“税关监督”的职务。身在外,心却惦着家中,他看见不远处一群燕子飞来,栖息在居所的屋檐下,心中突来莫名的喜悦。他正等待着鸿雁传书,送来他的孙子沈永锡家的好消息。

\n

此刻的乌镇,古戏台余音已散,衣帽街、柴米街上的店铺都已打烊许久,镇区外桑树繁茂,桑田里纺织娘歌声一片,偶尔有猫踩踏了屋檐上的瓦片,发出细碎的声响。

\n

夜已深,马头墙上方泛着点点星光。

\n

沈家东侧老屋二楼聚集了众多女眷,她们中有的端水,有的双手合十祈求一切顺利,大家急切又欢喜地等待着一个孩子降生。

\n

一楼院子里,沈家老爷沈恩培正在吹着洞箫,他的箫声圆润细致,高音似笛,低音似钟,不急不缓地抒发着期盼的心情。

\n

一楼书房中,沈家大少爷沈永锡正在摆弄着算筹,并对照着看上海买来的数学书。

\n

不久,楼上传来婴儿的啼哭声,洪亮、有力。整幢楼里的人都喜笑颜开。

\n

啪!沈永锡丢下算筹,奔跑着上楼,却被一个丫鬟拦在楼梯口:“恭喜大少爷,少奶奶生了个男小囡。”

\n

“男小囡?哈哈,我有儿子了。”沈永锡高兴得手舞足蹈。

\n

沈家老爷沈恩培吹奏洞箫的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丫鬟奔跑过去报喜:“恭喜老爷,倷有长房长孙了。”

\n

“好,好,好!”沈老爷更稳重一些,但也禁不住连连称好。

\n

其实,沈老爷盼望孙子已经有些年头了。

\n

儿子沈永锡十六岁中了秀才,二十二岁娶了儿媳陈爱珠,第二年才怀了宝宝。全家等这个孩子许久了。沈家老主人沈焕在广西梧州任上也多次来信问及此事,如今终于盼来喜讯。

\n

丫鬟把婴儿抱出房间,抱到隔壁堂屋,先给祖母高氏看。

\n

“恭喜大奶奶,是个男孩。大奶奶当祖母了。”丫鬟说。

\n

大奶奶高氏事事自己动手劳作,儿媳陈爱珠生孩子,她亲自操劳,产婆、丫鬟都跟着她忙忙碌碌,照应得妥妥帖帖。

\n

此刻,高氏听见自己当祖母了,不住点头。待婴儿抱到近前,她用手轻轻触碰新生孩儿的额头,眼睛看着孩子饱满的脸,欢喜得眼眶湿润,方方面面吩咐着:“快,快去告诉亲家陈先生,他一定很高兴,让他赶紧来看看爱珠。对了,写信,给梧州的太公太婆写信,告知他们,沈家添了个男孩,叫太公太婆早点回家看看宝贝曾孙。”她说的太公太婆自然是千里之外的沈家的太爷爷沈焕和太奶奶王氏。

\n

“儿啊,你也当阿爷了。快去看看爱珠,苦了她了。”她这句话是对大儿子沈永锡说的。

\n

新出生的孩子长得清秀,眉目之间有父亲的气韵。女眷们高兴地收拾妥当,都放心去安歇了。

\n

沈恩培和沈永锡父子俩忙着写信。

\n

“来,上笔墨。”沈恩培对儿子沈永锡说。

\n

“来了——”沈永锡知道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定要写点什么,早就预备下了笔墨。

\n

沈恩培在信中把孩子降生的消息告知了远在广西梧州的老父亲,还要请老父亲给孩儿取名字。

\n

这一夜,普普通通的沈家老宅在江南水乡的桨声灯影里焕发出新的气息,乌镇老街的马头墙上飞出了振翅飞翔的鸿雁,宁静的石板路上即将走出一位有志少年。这位少年在未来艰苦的岁月中,会成长为具有坚定革命信念、弥漫着生命张力的人。他,就是革命先驱、文学巨匠茅盾先生。

\n


丛书简介:

\n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是时代的先锋,是国家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也是每一个青少年的人生榜样。他们平凡而普通,但是,却有着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胸襟。

\n

本丛书讲述的是中华先锋人物的故事。国内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们用充满浓郁童趣的美文,描述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感人细节、丰富的心灵世界和在共和国发展历程中闪光的足迹。

\n

这是一套帮助青少年读者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的丛书,这是一套帮助青少年读者打好精神底色的丛书,也是一套通过美文来解读平凡而伟大的人物精神密码的丛书。先锋人物的杰出品质,传递给青少年读者昂扬向上的生命力量。

\n


借阅1

评论0

+收藏+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