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详情

小学阅读能力决定了孩子以后的学习能力!家长一定要重视!

2019-08-02

选自:小学语文

阅读一直是教育人最为主张的一件事情。甚至有人提到,阅读是一种自我思考、自我成长的光合作用,阅读素养是孩子必备的素养。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无论是媒体还是学校再次聚焦儿童阅读素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于4月18日上午刚刚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率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经公布,有媒体就以”每年只读8本书,你的孩子将被高考淘汰”为题,做了相关报道,这一结论在家长圈迅速传播并震惊了非常看重高考的家长们。


不爱阅读的孩子,真的会被高考淘汰吗?不会阅读的孩子,到底会输在哪儿?


在刚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率调查报告,一项统计显示:


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为11.57本,比2016年的9.11本增加了2.46本;往年的增长幅度一般在5%左右,像今年这样接近30%的大幅增长是史无前例的。

14—17周岁青少年图书阅读率为90.4%,较2016年的88.2%提高了2.2个百分,成功迈过90%这一大关!

这史无前例的增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在近期的教育改革里找到答案。


在2017年, 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有关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加分项目瘦身与自主招生三个重磅文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教育改革,得语文者得高考!


在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


数学的命题方式会大改,更强调阅读题目的能力。语文不好,阅读能力不强,孩子连数学题都看不懂!


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因此,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


爱阅读的孩子,才能有真正优异的语文成绩!

学语文,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阅读是语言学习的前提,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学不好语文。语文考试考的是孩子的语感和作文能力,大量阅读的孩子语感强,写出的作文也更优秀。


01

看书≠阅读


也有家长常说,我家孩子看了那么多书,可是语文成绩也没提高,作文也还是那个样子。


这时的你,可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觉得看书=阅读。只要孩子安静地捧着一本书,你就开始脑补,知识都蹭蹭地往他脑子钻的画面。


看书≠阅读,看书只是娱乐和获取信息的方式,而阅读是一种具有吸收、赏析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大部分人都不具备的能力。


如果放任孩子自己选书,很多孩子会选择字少的漫画类书籍。而且,会长期选择同一类型的读物。


让孩子随心所欲地选书,很有可能导致大量无效阅读!


让家长完全凭自己的喜好选书,又会陷入另一个误区。家长们会给孩子们选择经典名著,却不知道大人眼里的“有意义”,往往就是孩子眼中的“没意思”。


逼孩子看他根本不感兴趣的书,肯定也是无效阅读!


“阅读是一种智力劳动,有劳动就会有收获。但是,不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名著、好书,有时候不仅起不到好作用,而且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02

专家支招: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1
家长要做好三个角色


王志庚(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提高阅读素养,对孩子而言,要早读多读,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类型的图书。对家长而言,要做好三个角色。


第一,家长要是一个读书人,自己要喜欢买书看书,身教胜于言传,孩子自然也会爱上读书。


第二,家长要做一个朗读者,给孩子声情并茂地去演绎书。朗读很重要,家长的声音是有质感和感染力的,促进孩子对故事的理解。


第三,家长要做一个对话者和提问者。阅读之后,家长要和孩子聊聊天,问问孩子“你觉得故事怎么样啊?”让阅读中的间接经验和生活发生关联。


阅读不是简单地去读书,而是一个用书的过程。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和提问,是儿童一个输出的过程,孩子会有逻辑和情感的投入,这种阅读之后的思考和表达,实际上对儿童的成长是最有用的。远远比只知道书中是一个什么故事更重要。


真正的阅读是帮助孩子建构思维并且能表达出来,让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尊重别人的观点,这就是家长作为对话者和提问者的作用。


2
要抓住童年黄金阅读期


高峰(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大量事实与数据说明,人生的黄金阅读在童年——抓住了童年的阅读,就解决了一生的阅读,就打开了全民阅读之门。而不爱读书,则与在童年时期没有建立起阅读的兴趣、习惯和积累起一定的阅读量有高度相关性。


小时候就不喜欢读书,到了成人世界,就很难建立起读书的兴趣和习惯了。有一个调查数据,成年人群中喜欢买书、读书、藏书的人,90%以上是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阅读的习惯,并终生喜欢阅读。也调查了不喜欢买书、读书、藏书的人,也是90%以上的人是在童年时期就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一生都难以建立起阅读的兴趣。


3
三个步骤让孩子爱上阅读


王子君(作家、编剧、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培养阅读素养,首先要发现孩子的兴趣,或说求知欲。每一个孩子的兴趣是不同的,要针对这种不同选择最容易引起孩子兴趣的阅读内容。


孩子在儿童时期的阅读可能在记忆里不会长久,但实质却已经潜移默化在他幼小的心灵,成为他将来的某种潜质。


其次,关于激发孩子的兴趣,要根据孩子的注意力特点诱导阅读。无论读什么,童话、文字、绘本……都离不开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多问为什么,要循循善诱,要声情并茂,以启发他们思考,增强情感的感染力。


最后,找到激发孩子兴趣的方式。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可能是一种普遍的且行之有效的培养阅读素养的方式。因为家长是带着感情的,亲情的因素起着天然的感应作用。


4
不要用应试心理去指导孩子阅读


刘德水(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以答对题目、获得高分的应试心理去指导阅读,实际上已经步入了阅读的误区,与阅读的本质相悖,也与试题考查的目标相悖。


读到一篇充满新知的文字,如不能期期以知识为务求,而一味耽心于应试得失之间,沉湎于分数高低之境,以致精神恍惚,全无所见,正如运动员甫一上路,便只想着领奖台上的金牌,其结果必是与金牌失之交臂。


老子云:“圣人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以其无私,故能成其大私。”良有以也。欲求高分者,实在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焉。